数字金融与财政科技支出协同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邱海洋;李鑫;基于2011—2020年我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数字金融与财政科技支出协同水平进行评估,并使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Tob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金融与财政科技支出协同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显示:数字金融与财政科技支出的协同水平逐年提高,但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二者协同能够显著提高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二者协同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在非资源型城市、电子政务示范区和省会城市,二者协同的促进作用更强;随着协同水平和财政分权水平的提升,二者协同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正向影响逐渐增强。
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于农业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的影响
秦一杰;杨传宇;孙中叶;农业上市公司是当前乡村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机构投资者是资本市场的风向标,考察其对农业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的作用对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9—2022年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基于股东积极主义及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农业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显著提高农业上市公司企业价值,但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企业价值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对非国有农业上市公司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政府应进一步扶持与规范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机构投资者更积极地参与农业上市公司治理,提高农业上市公司的市场认可及企业价值。
数字普惠金融对安徽省制造业智能化的影响——基于创新能力的中介效应分析
宫能泉;制造业智能化是构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途径,但融资约束一直是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阻碍。数字普惠金融作为金融与科技创新融合的产物,被认为对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具有显著推动作用。运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样本数据后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制造业智能化具有一定联系,但两者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不过,创新能力能够在其中发挥较大的中介影响,中介效果量达到67.8%。因此,应继续引导和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安徽省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的支持,强化制造业企业开发、转化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以提高制造业企业创新产出,进而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
封山禁牧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兼业化视角
李岩;郭力;梁艳艳;李露瑶;张大红;通过建立封山禁牧对农户生计策略影响机理的逻辑框架并运用双重差分(DID)模型,对张家口和承德两市生态脆弱区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封山禁牧对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及其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封山禁牧确实促进了农户生计策略从传统小农经营、务农务牧向现代经营农业、务工经商转型;封山禁牧对农户选择专业型及多兼型生计策略产生了较为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农户选择传统兼业型、现代兼业型、非农兼业型生计策略则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山区封山禁牧对农户选择专业型生计策略的抑制作用、对农户选择现代兼业型及非农兼业型生计策略的促进作用均优于平原地区。封山禁牧能够促进农牧业生产方式(特别是山区)由传统化、分散化向现代化、规模化转变,也能够促进农牧业由单一产业向复合产业转变。
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对提升企业生产力的效应研究
龙海;刘雅君;以2012至2022年间沪深A股市场的高端制造业公司为样本,运用回归方法研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研发投入对企业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企业对研发的投入有助于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同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其生产力的发展关系同样显著:数字化转型水平越高,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潜力就越大。位于东部地区的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研发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短期内起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非国有企业和东部地区的企业更倾向于通过数字化转型来实现更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而中西部企业则由于研发资金的局限,其数字化转型受到了制约。
